標題
Homeless Shelters
2020-遊民收容所修繕及景觀工程
Douglas fir | 花旗松集成材
內容列



- 作為木育地方創生暨社區協作育成中心外,也將定位成為嘉義市青年基地,注入年輕世代的創意與活力,同時也串聯嘉義市東、西區文化均衡發展,帶動本市地方創生計畫,要讓「建築自由、空氣自由,陽光自由、思想也自由」,賦予舊建築強勁生命力,繼續點亮這座城市。
- 遊民收容所鄰近嘉義郵政總局、再耕園及嘉樂福觀光夜市等地,其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煉瓦株式會社嘉義工場之「煉瓦會社工場」房舍,即當時的辦公廳舍。因紅磚需求量大,吸引不少工人前來工作謀生,聚居於此後遂被稱為「磚磘工寮」,是嘉義市早期以工業機能為主的地區,可從現今「磚磘里」里名窺知一二。根據公文記載,該建築興建年代為民國32年6月1日,為60平方米的一樓磚木造屋。
- 戰後時期,國民政府基於人員控管、社會秩序及政治考量,曾頒訂〈臺灣省取締散兵遊民辦法〉,該建築也成為嘉義縣設置的遊民收容所。先後歷經多個機關管理使用,包含臺灣省政府、陸軍裝甲司令部和嘉義縣政府等,直到民國92年11月,建物主管由嘉義縣政府移交給嘉義市政府,此時遊民收容所已無遊民,今由市府警察局管理、市府文化局進行修繕。
- 市府為改造舊遊民收容所、催生木育創生基地,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,於民國107年起至109年間,陸續核定「嘉義市重現木都再造歷史現場計畫-遊民收容所修繕及景觀工程」,進行全區平面配置、建築設計與空間使用等規劃,包含東、西兩棟建築室內裝修、西棟穿廊整修及入口廣場路面施作等項目,已於今(110)年8月19日竣工。